第九十九章 风起(二)-《从卫所到帝国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“东边。”
    “朝鲜?”
    “三爷还在朝鲜!”
    众人恍然大悟。
    “朝鲜人和鞑子是世仇,打了不知多少年,我们在义州帮朝鲜人打胜一仗,也算有恩。再加上李倧刚刚上位,必然要在陛下面前好好表现,我的求援信一发,他怎么着也得有所表示。”
    “如若不然,那李珲便是前车之鉴。”
    “将军英明。”
    一通马屁入耳,赵安摆了摆手,继续发号施令。
    “安奠所卫军驻安奠作预备队,镇江营再调三哨兵增援凤城。”
    “老二明日领着宽奠营余部同去,我已经差人召回老三,你守西边的凤城,老三守东边的镇江。”
    “弓手营在凤城留一千人,余者守贡道以南各屯堡,互为援臂。”
    “城中凡善射者,武库拨矢二十支。”
    “探马齐出,莫要放过半点风声。”
    “城墙由三班军士轮值,不在班者睡不解甲,刀不离身。”
    “诸将持我手令,调拨兵马器械,不得有误。”
    “诺”
    众人齐声。
    赵安不忘再给众人打气:
    “鞑虏太过猖獗,不晓得我右卫子弟的厉害,我等只要在前几日打得漂亮,重振官军士气,待东西援兵一至,三面齐攻,定叫他们有来无回!”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    平安道,义州。
    两道身影正并肩站在城楼上。
    “大王的意思是官军先不能动,不止是因为粮饷未足,主将未定。更重要的是天朝大皇帝的旨意未下,容不得冒失。”
    “但我朝鲜毗邻天朝,服王化,受圣人教。上至高高庙堂,下至寻常巷陌,忠义之士何止百万。市井小民感念天恩,自发入明,为帝前驱。既显皇帝予朝鲜恩德之浩大,又示圣人于万民教化之深切,岂不为千古之美谈?”
    汉城使者的一番话着实让人挑不出毛病。
    即便推脱之辞,赵义也无力反驳。
    “宽奠失陷四日,不知这民间义士何时能到?”
    “将军无虑,义士明日便至。”
    使者笑道。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