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章 朝鲜(八)-《从卫所到帝国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宽奠、镇江未失,辽镇明军主力尚在,努尔哈赤就敢领人打朝鲜,难道就不怕被朝鲜援军黏住,明军趁机反攻?
    鞑子还在创业阶段,不可能如此冒险,八旗主力绝对不会轻举妄动,想来围困义州的应当是一支偏师。
    义州城高,历来有数千兵马驻守,即便朝鲜兵弱,缺乏攻城能力的鞑子想攻下这里至少也得来个三、四千兵。
    不过无论鞑子来了多少,赵安都必须救义州。
    因为城内还有两百多明军。
    这两百多人都是定辽右卫人,若是赵安真的抛下他们,那这兵也就没法带了。
    但光靠这赵安此时手中的人马同建虏野战胜算太低。
    必须要求援。
    朝鲜援兵如今八成是靠不住,那就只能从自己家里调兵。
    传令兵急忙吹号,召集军官们议事。
    在赵安将义州被围的消息透露给众人时,他们的反应与赵安如出一辙。
    “我等父母妻儿都在城内,还请将军发兵援助,若是建虏破城,义州必将血流成河。”
    金洽的发声代表了大多数朝鲜军官的意愿。
    “将军,建虏来势汹汹,光凭军中现有兵马,恐怕无力解围,贸然出击,恐怕会将大军置于险境。”
    金应河冷静地分析道,不过他这一番话,倒是引得不少朝鲜军官的怒视。
    而明军一方则没人说话,他们在乎的只是赵安的将令。
    最终还是赵安一锤定音。
    “赵金,你亲自去镇江调集兵马。”
    “诺!”
    “赵赤。”
    “属下在!”
    “你领三百骑兵先行出发,探查义州是否失守并查清建虏兵力,路上尽量避免与敌接战。”
    “诺!”
    三百人虽然人数不多,如果义州未失,这对于城内守军却是一剂强心药。
    若是义州丢了,这三百人化整为零,也方便逃离。
    “行军时,什长、伍长在前,哨官、队长在后。搀前越后、紧缓不同、稀拥不一、继绝不凑,有其一弊者,全哨重罚,朝鲜军中依如此例。”
    赵安重重地拍打木桌,冷声道。
    “诺。”
    众将齐声。
    骑兵出发后,赵安带着大部人马徐徐前进,等待消息。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