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1节 谁还会记得万某人?-《明耀四方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阳光热烈,走几步就让人汗流浃背,杨禾带随从走进一间茶馆,靠窗边坐下。
    打量街道上人头的攒头,有衣着光鲜的掌柜和东家,有年轻的伙计,有短杉打扮的力气人。
    一派欣欣向荣模样,看上去比京城也不差。
    这时小二提着茶壶热情地走过来,“几位大人喝什么?”
    杨禾往桌子上丢过去六七枚铜板,“跟你打听一点事?”
    小二开心收下,“您问。”
    “最近生意怎么样?”
    店小二不加思索道,“茶馆地段还可以,东家有钱赚。”
    “有没有贪官污吏、恶少衙内来找麻烦?”
    “以前有,现在没有。”店小二自然早早注意到杨禾穿着明朝官服。
    “以前那些只会知乎者也的官老爷都回家去了,现在衙门里的都是青天,只要东家按规则纳税,不用担心有人来找麻烦。”
    杨禾老脸一红,因为他也是知乎者也那一套,贼死板。
    心里不信邪,在杨禾认知中,叛军什么德性他一清二楚,于是又问,“东家做生意有钱赚,你的日子怎么样?”
    “不仅是我,广州府老百姓的日子普遍比以前好很多,我娘和媳妇在家织布赚钱,父亲修路赚钱,马上我们家还能分到两亩地,日子美的很。”
    “....”
    杨禾傻眼,店小二这句话信息含量太多,他有点消化不了。
    先说织布,这玩艺把苏州织户逼造反,原因是官府收税太多,遇到天灾,蚕吐丝少,这种情况同样强征不误。
    想到这里杨禾问,“每台织机每月交多少税钱?”
    “以前每台织机每月交一百文固定税,如今不收税。”说到免税,小二颇为得意,“所以我才说,现在衙门里的都是青天。”
    杨禾惊呆,不收税,怎么可能?
    这就好比狗不吃那啥,稀奇!
    “修路是怎么回事?”杨禾不信邪,“是强制劳役吗?现在正是农忙,家里的田怎么办?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