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-《大唐再起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时光荏苒,日月轮回。
    转眼间,薛王就离京了近三载。
    除了每年腊月归京,其余的时间,他都在外地巡查任职。
    一开始的县巡检,做了半年,又调到了军都司中,任都头,再外调出地方,担任一州推官。
    推官,乃是通判的佐贰官。
    通判的职责,一在于监督地方,二在于审判案件诉讼,推官则是其帮手,负责审判案件。
    再之后,他又调任府中,担任六司主事。
    一番经历,让他对于地方了解颇深。
    如,如今与前唐不同的是,县州府的编制,权力划分,特别明显。
    比如,州中,安置闲官的别驾、长史、司马等官,皆被废黜,节省俸禄。
    其下的司功、司仓、司户、司法、司兵、司田等曹参军,也一一合并,仿照朝廷六部,设立六司。
    县更是如此。
    县设六房,州设六司,府设六署,中央则为六部。
    简洁明了。
    这样做还有一些好处,就是让吏员,可以有个畅通的升官通道。
    大唐复立后,神武皇帝深感官吏之间的殊途渐深,但却无力阻止,官吏之别,已经根深蒂固。
    所以,他废黜了胥吏的杂户,也就是贱籍的身份,允许他们像普通的百姓一样,子女可以参加科举,经商。
    同样,更是为了净化官场,皇帝发布谕旨,各州、县、府,六司、房、署主官,一半以上,必须是秀才举人出身。
    给这些考取功名的读书人,有个报效朝廷的机会。
    虽然是吏,但上升渠道却不堵塞,县,州,府,各有官品等级。
    如此,打破了胥吏世袭的垄断。净化了官场。
    至于底层的文吏,笔贴式,则还是老规矩,地方自主招考,朝廷没这个精力,也没这个必要。
    “地方与中枢,还是不同的。”
    李邦茗不由得感慨道。
    亲民官是最累的,但同样也是权势最大的,朝廷高高在上,值得地方仰慕追逐。
    洛阳的繁华,让李邦茗心生喜意。
    这是熟悉的味道。
    “最近洛阳,可发生了什么事?”
    李邦茗坐在马车上,轻声问道。
    “太子正月始,就全面监国,陛下令天下奏疏,先呈给太子,再与御览。”
    “陛下之心胸,可谓是千古难有啊!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