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1章 中军思乱-《五胡之血时代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不过,华琇的这个回答,也基本都在刘预的意料中,这些所谓的魏晋高门名士,可是清高的很,往往连皇帝权臣的征辟都辞而不就,更何况刘预这么一个政治“暴发户”呢。

    不过,刘预还是特地问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那个郗鉴,也没有接受府中的征辟?”

    华琇摇了摇头,说道,“没有,郗鉴也是辞而不就。”

    “好吧,既然如此,那等我们大败了石勒胡虏,接收了行台中军的官吏军卒后,我一定留在兖州,再发一遍征辟令,我倒要看看,这些清贵士人,是不是还能这么淡然清高。”

    刘预知道,这兖州八伯中的郗鉴,此时正在距离昌邑不远的金乡,因为之前有胡虏、流寇的侵扰,郗鉴已经聚合宗亲、乡党建立了坞堡自守,要是接受刘预的征辟,担任高平郡守的话,也不过就是一个名义问题,根本无需远离家乡。

    但是即便如此,郗鉴对于刘预军府发出的征辟令,也是坚决没有接受。

    “哼,这些人,既然现在看不上我们青州军,那就以后再让他们为今日之事后悔去吧。”

    刘预心想,等到自己击败了石勒等胡人,再一次回到兖州,一定出这口恶气。

    豫州,梁国,苦县。

    一只浩浩荡荡队伍,正在荒草初嫩的原野上行进。

    这就是东海王司马越,从洛阳带出来的行台百官,和那四万多名中军精锐。

    不过,原本的中军精锐,此时已经完全不见了往日的悍勇精神,在长长的行进队伍中,许多士兵的脸上都是满脸的疲惫,还有更多的是对于前途的担忧。

    以太尉王衍等人为首的临时军帅们,在刚开始的时候,还打算秘不发丧,尽量保密东海王司马越的死讯,尽量减少对中军将士们的士气干扰。

    毕竟,别看司马越是个祸国殃民的大奸臣,但是他对于中军将领的意义,却是太尉王衍等人不能比拟的。

    不过,这个秘不发丧的计划,很快就败露了。

    在离开项城,前往东边徐州东海国的路上,一直没有见到东海王司马越露面的百官和将士们,很快就知道了东海王司马越的死讯。

    虽然,在知道东海王司马越死讯后,这些中军士卒们没有发生什么变故,但是还是有不少的开小差的士兵,偷偷逃离了队伍。

    因为在中军将士们之间,流传这一种说法,说是太尉王衍,打算带领他们返回东海国,在安葬了东海王司马越之后,就要继续南下江东。

    要知道这些中军士卒们的家乡,可都是中原一带的豫州、冀州、兖州、徐州几地,要是让他们渡江南下,那以如今北方丧乱,胡人肆虐的鬼样子,在有生之年,还能不能活着返回故土,那可就是大大的未知数了。

    ()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