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0章 不欢而散-《血案迷踪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几个士兵抬进两只大竹筐,里面满满的全是从鬼子战俘搜查到的物品,摆在记者们面前。

    鲁雪华起身,将筐子里的那些金银首饰一一陈列在记者面前:“各位记者,你们看!这是从鬼子隐秘处搜查到的。这些首饰、珠宝、镯子,很多是传家之物,中国女人视若生命,绝不会轻易交给旁人;这些怀表、手表,则是男人的珍惜之物,还有这些金牙,它的主人更不会放弃~可以说,这里桩桩件件物品,上面都附有有中国无辜百姓的冤魂!”

    面对着这些物品,除了“瘦高个”,其他的记者都站起身来,不断地拍照,记录下鬼子掠夺的铁证。

    “各位记者,你们以为这些鬼子战俘在集中营,真的认罪服法了吗?真的安心改造了?真的放下屠刀了吗?”鲁雪华一边说,一边将另一筐那些磨得锋利的石块,尖尖的铁丝、还有锋利的半片剪刀等凶器一一陈列在桌子上:

    “各位记者,请看看这些!这就是你们刚才见到的,看上去在阳光下老实改造的鬼子战俘,在阴暗角落里悄悄准备的,这些都是暴狱工具,如果他们真的对自己过去犯下的罪行幡然悔悟,那他们准备这些做什么?”

    散光灯在不停地闪动,记者不断地拍照,记录下鬼子还想继续犯罪的铁证。

    鲁雪华越说越激动:“各位记者,你们去鬼子战俘营的伙房、宿舍采访的同时,能不能也去看看我们中国战士的宿舍,伙房?我可以负责地说,我们中**队的吃穿用度,基本和日军战俘差不多,有些方面甚至更差!”

    “廋高个”听鲁雪华这么一说,鼻子轻轻地“哼”了一声,脸上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。

    鲁雪华继续说,“我理解这位记者先生的意思,是不是觉得美国政府给中国驻印军提供了较好的物资条件,我们在故意哭穷,博取同情?不错,我们新一军的待遇的确良好,但我们知道,国内的弟兄们,还在前线还在和日本鬼子在浴血拼杀,我们新一军的将士,自觉地节衣缩食,让有限的物资,优先保证前线作战的弟兄。“鲁雪华说得入情入理,博得了在场三位记者深深理解和同情,“廋高个”又陷入孤立,理屈词穷。

    显然,这不是“廋高个”希望的结果,他毕竟是老江湖,眼睛一转,话锋马上一转:“刚才,听中校先生说战俘营共有战俘1037名,实际上没这么多吧?”

    “战俘人数我核实过,应该不错。”鲁雪华回答得很肯定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