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汉朝,封国实权制,同姓王拥有封地、军队和治民权。 优点是巩固地方统治,初期有效抵御异姓诸侯,缺点是权力过大引发七国之乱。 综合下来,宗室效用极高,因为能治国统兵,财政负担中等,因为藩国自给,但权利过大,容易反叛。 西晋似乎并没有吸取汉朝藩王制度的危害,再次大封同姓王,最终高权力失控导致八王之乱,直接引发五胡乱华。 到了唐朝,似乎吸取了前朝的教训,改为虚实结合,亲王仅领虚衔(如“雍州牧”),实权归节度使,皇子可任官职(如李恪为都督),但受监察。 优点是宗室可参政但不割据,至少在安史之乱前无大宗室内乱; 缺点是后期节度使坐大,宗室无力制衡。 宗室虽然没法叛乱,但叛乱却是转移到了节度使身上去了。 总体来说,唐朝的虚实结合算是比较平衡的方法。 宋朝则是高爵虚权以及科举开放,宗室封王但无实权,允许宗室科举入仕,如宋孝宗赵昚原为宗室子,通过选拔继位。 优点是无宗室叛乱,宗室可成为人才储备,如宋太宗第八子周王赵元俨,仁宗朝重臣,人称八大王,在庆历新政中支持范仲淹改革。编修《太宗实录》,推动史学发展; 宋太宗后裔,南宋宰相赵汝愚,南宋宗室,名将赵葵联合作家父亲赵方抗金,后参与抵御蒙古入侵。任右丞相兼枢密使,主持军政改革。 除了军政人才外,诗词书画等也有不少,如宋太祖五世孙赵令穰、宋太祖十一世孙赵孟坚、永嘉四灵”之一赵师秀、著有《洞天清录》赵希鹄等等。 缺点是部分宗室仍为财政负担; 到了大明一朝,自成祖之后,直接成了圈养废人制,藩王仅享俸禄,不得参政、科举、经商,无诏不得出城。 优点是彻底断绝了藩王叛乱,缺点是制造庞大废物阶层,宗室人口爆炸式增长成为了朝廷财政崩溃的一个主要原因。 除了历史上已经出现的,崇祯还知道一个还未出现的,那就是清朝的藩王制度。 第(1/3)页